红楼之黛玉为妻_第129章

双面人Ctrl+D 收藏本站

姜华低声道:“必然不答应。我也是想到了师父说的这一点,好容易才劝得祖母和母亲回心转意。祖母和母亲虽然不大明白这些事,但是心里一直记挂着姑姑,闻得会给姑姑带来不好,吓得立马摇头说不送妹妹待选了。再说,皇长子的行事作风我很看不惯,有些骄矜自大,而且刚愎自用,心胸并不宽广,有一回我在宫里当差,亲眼看到他因一点小事打骂小太监,幸而陛下早有旨意,不许嫔妃公主皇子随意杀害宫娥太监,否则重罚,那小太监才没送命。因此,纵使皇长子才干优长,也不能遮掩这些不妥之处。下面那几位皇子哪一个的才干都不比皇长子逊色,性子也都比皇长子好,不过年纪小些,当差的日子不如皇长子长,故而势力不及皇长子,往后谁知道怎样?我们家到如今,没有一个正经支撑门户的人,哪能搀和进这些事?娘娘不偏不倚,我们老老实实,任谁都不能挑出我们家的不是,何必求什么劳什子从龙之功,胜了都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呢,更别说败了的。”

“你的想法我都知道了,你在我跟前说多少都无碍,但是切莫在他人跟前提起,传到皇长子耳朵里倒不好。”卫若兰惊叹于姜华的聪明和敏锐,不在姜老夫人和姜夫人跟前,他行事越发妥当,怪道黛玉说,皇后娘娘常说姜家只有姜华一人可以绵延姜家三代门户。

姜华倾诉完一腔心事,点头道:“师父放心,我又不是傻子,除了师父,我与谁说都有风险,怎么可能叫他们知道。”

卫若兰微微颔首,问道:“你找我帮什么忙?”

闻得此言,姜华凑到跟前,谄媚地道:“好师父,千万帮我一帮。倒不是求师父,而是求师母,我已看准了一户人家,求别人都不妥当,唯有求师母替我妹妹说合说合。”

卫若兰问是谁家,姜华笑嘻嘻地道:“这人师父亦认得,并且十分熟悉,就是锦乡侯的儿子韩奇。他和师父差不多的年纪,为人处世虽不如师父,但在世家子弟中也算得上是个尖儿了,不曾胡作非为,亦非纨绔,这些年他总没说妥亲事,我暗中盯了几回,觉得十分门当户对,而且我和他也熟,将来应该不会亏待了我妹妹。”

卫若兰一怔,随即道:“人心难测,世事无常,最要不得的就是自以为的应该二字。你既想到了他,难道不知道他今年十八岁,你妹妹今年才十三岁,锦乡侯夫人一直记挂着韩奇的亲事,盼着他早日成亲,哪里肯再等二三年?何况,你家不答应吴贵妃之母送女待选的提议,这件事定然瞒不过人,你都说皇长子心胸狭窄,难道不怕他记恨在心?你不怕,锦乡侯府焉能不忌讳?因此,我不觉得这门亲事能成。当然,锦乡侯府不嫌你妹妹年纪小,或者不怕皇长子记恨,愿意和你们家结亲也未可知。”

一席话说得姜华不禁愁眉苦脸,道:“师父这么说,是不看好这门亲事?唉,我暗中查了这么些世家子弟,能得师父五分品格的人寥寥无几,好容易看上了一个韩奇,师父却说未必能成。难道我往寒薄人家找品格出众的人去?竟是别了,门不当户不对,不知道得生多少事出来,朝廷里那么些千金低嫁,借助娘家势力提拔丈夫,得到善终的竟不足一半。”

卫若兰好笑道:“你且别担心,锦乡侯府不答应这门亲事的说法乃是我的揣测,说不定锦乡侯府愿意和你们家结亲。回头我跟你师母说一声,叫她悄悄地问锦乡侯夫人一问,他们愿意了自然会登门提亲,不肯登门提亲必然是回绝了。不管成不成,两家别生嫌隙才好。”

姜华低头想了想,道:“如此就劳烦师母了。好歹问一问,成了我自然欢喜,不成的话也不怨恨他们,谁家说亲都是一回说准了的?”

卫若兰答应了,问道:“你来托我,你祖父母和父母可同意了?”

姜华笑道:“当然,若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我焉能来求师母出面说媒?”因为长泰帝重视他,他的文采武功又确实出色,祖父母和父母虽然常使昏招,但是向来有自知之明,十件事里有九件都会问过他再做决定,对于他的提议也大多都同意。

既然如此,卫若兰晚间就与黛玉说了。

黛玉亦觉诧异,道:“华哥儿都求到你跟前来了,焉有不走一趟的道理?明儿我就递帖子给锦乡侯夫人,我还是头一回给人说媒呢。”

随即,又发愁道:“人都说媒人最难做,说成的亲事,若两口子过得好也就罢了,若是不好,只怕这两口子最先怨恨的就是媒人呢!我倒不是鄙弃三姑六婆,只怕将来我也成了被人怨恨的人。”

卫若兰不禁笑道:“亲事尚未说成,你就为这个发愁?等说成了再说不迟。”

黛玉倒好笑起来,次日给锦乡侯夫人下了帖子,约在第二日见面,锦乡侯夫人当即就回了帖子,说那日清闲在家,扫榻以待。

  第096章

这日一早,卫若兰进宫值班。

长泰帝见他容光焕发,不似从前模样,又兼近日趁着采选一事,心腹手下的珠宝铺子大赚了一笔,眼前奏折刚刚批阅完,心情甚好地打趣道:“有了媳妇的人到底不同,冠服倒罢了,一向是朝廷做出来的,别的佩戴竟比从前精致了几倍。”

卫若兰脸色微微一红,不仅没有扭捏,反而恭敬地开口道:“因此,微臣更该谢陛下隆恩,若无陛下之隆恩,焉有微臣之今日。”

长泰帝哈哈一笑,道:“好一张巧嘴!前些日子你已谢过了,何必再谢?”

语毕,长泰帝伸手翻了一阵子奏折,从里头抽出一份,递给卫若兰,道:“你瞧瞧平安州节度使才送来的折子,能看出什么来。”

卫若兰双手接过,展开一看,随即眉头紧锁,平安州节度使章旷又在折子里哭诉平安州之灾,说各处赈济不到,请求朝廷拨款下去。但是,据卫若兰所知,月前他就知道长泰帝安插在平安州之人传来的消息,那里确有鼠盗之灾,一干匪徒突然杀进平安州,洗劫了不少人家,几乎家家死伤满门,原因却是章旷自己无能,不说派人或是抵御,或是围杀,而是率先匿藏,反而是柳湘莲一干将士奋勇杀敌,惜匪徒行事有道,只杀一小股匪徒,未曾动其筋骨。

此灾乃是人祸,并非天灾,虽说殃及百姓,死伤不少,值得怜悯,但是却没有到必须朝廷赈灾的地步,只需当地安抚,继而剿匪,即可令百姓平息心中愤慨和害怕。

然而章旷没有这么做,他在折子里夸大其词,说匪患横行,许多百姓遭灾,急需赈济,将匪徒洗劫的次数从一次改成了五六次,伤及的人数和损失的房屋财物等夸大了十倍,看着就令人触目惊心。并且,他又将斩杀匪徒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,柳湘莲等人杀掉一小股二十来个匪徒,在折子里竟是他带人出马,身先士卒地陆续斩杀了两百名匪徒。

长泰帝道:“你看出来了?一个月,比咱们得的消息足足晚了一个月才上折子。若只是晚了倒也罢了,竟然还欺瞒朕。”

卫若兰沉声道:“想必平安州节度使怕陛下怪罪罢,故将匪患改称平安州一带的匪徒极为猖狂,任由他们这样下去,必致民怨沸腾。倘若微臣没记错的话,薛家的薛蟠就曾在平安州一带被人劫走了货物,幸而未曾伤及性命。但是人财两失的却不知凡几。”

长泰帝点头道:“不错,长此以往,没有任何好处。无论是过往的商贾,还是平安州一带的百姓,长期遭受这样的劫难,怨气无处发泄,如何不恨朕?他们都有家人,面对家人死伤早无平常的智慧,或是恨朕令这样一个昏官主管平安州事务,或是恨朕无能,任由匪徒横行。朕辛辛苦苦为国为民,可不是为了养章旷这等蠹虫!”

卫若兰当即单膝跪地,朗声说道:“微臣请命,前往平安州剿匪,不平平安州鼠盗之患,不消平安州百姓之怨,誓不回京!”

长泰帝命人将他搀起,含笑道:“卿家如此忠心,为国为民,朕焉能不允?”随即命人传召翰林院的庶吉士提笔拟旨,封卫若兰为三品昭武将军,即日启程前往平安州,掌平安州大营,剿平安州匪徒,同时又拟一旨,召平安州大营的三品昭勇将军回京,另有重用。

近来太上皇复又上朝主政,长泰帝拟完两道旨意,先送到太上皇跟前,太上皇见长泰帝是借卫若兰的英武剿匪,而卫若兰又是勋贵子弟,倒也没有反对。

长泰帝暗暗松了一口气,他束手束脚的,最怕太上皇处处与自己背道而驰。

回到大明宫,长泰帝拍了拍卫若兰的肩膀,道:“你不必在宫里当差了,今日就出宫家去收拾行李,三日后启程。平安州之事迫在眉睫,若非你忙着成亲,一个月前朕就打发你去了。你已是将军,可选亲兵侍从,挑些得用的跟着,到了那里也放开手脚,先收服大营的将士为你所用,不用害怕有人辖制当地大营的军饷,朕一直着人盯着。”

卫若兰道:“陛下放心,微臣定然不负陛下之隆恩。”平安州大营里有祖父的旧部,也有荣国府的旧部,两家向来亲厚,他们多少给些颜面。

出宫回家,黛玉却在锦乡侯府未归。

彼时她已与锦乡侯夫人说明自己登门拜见的用意,也经过卫若兰和姜华的同意,说起了吴贵妃之母的提议,笑道:“我年纪轻,脸面薄,将将成婚,经历的事情少,依我的性子,原不会管这些保媒拉纤的事儿,谁知华哥儿求到了跟前,我们大爷推辞不过,我只好走这一趟。我只是中间说合的人,成与不成,端的看你们两家的意思。不过,我也是觉得蓉姐儿不错才肯开口,若蓉姐儿是轻薄脂粉,哪怕华哥儿磕头求我,我也不答应。”

在宫中宴上以及婚后应酬上,她见过姜蓉几回,虽无十分交情,却知姜蓉本性,而且昨天她又悄悄翻看了往日的消息册子,查明了姜家的门风和姜蓉的为人处世,别人打探不到的消息,她那里都有,果然是极好的一个女孩子,不比自己姊妹一干人等逊色。

锦乡侯夫人低头忖度,片刻后抬起头道:“事关犬子的终身大事,应不应实在难以在一时之间决定,县主且容我们夫妻仔细想一想,过两日给县主回话。”

黛玉笑道:“理应如此谨慎,谨慎后决定,方不致后悔。”

锦乡侯夫人见黛玉言语温柔和蔼,事事都交代得一清二楚,更没有威逼自己家应承,心下不觉喜欢起来,笑道:“就是县主说的这么一个理儿,从前过于信赖说媒拉纤的人,没考虑清楚打听详细就答应了下来,险些误了犬子的终身大事,此后便处处谨慎了许多。谁知,我们谨慎了,因知道的事情多,反倒寻不到妥当的亲事,以致于犬子至今都没有定下亲事,别人想到犬子的年纪,只当我们有什么毛病呢。”

黛玉听完,笑回道:“缘分天注定,是令公子的缘分未到,所以亲事迟迟难定。等到缘分到了,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。”

锦乡侯夫人道:“那就承县主吉言了。”

黛玉将姜华所托之事办完,便即提出告辞,没有因锦乡侯夫人的挽留而留下。

锦乡侯夫人送她至仪门处回来,沉吟片刻,便去书房找锦乡侯,途中又叫人把韩奇找回来,同他们父子商议黛玉所说之媒。

锦乡侯如今没有差事在身,正在家中赏花,见妻儿一前一后进来,不觉纳闷道:“家里出了什么事情,你们娘儿俩亲自过来找我?且说来我听听。”

韩奇道:“儿子也不知道,是母亲命人找了儿子回来。”

锦乡侯扭头看向妻子,听她将今日之事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,道:“静孝县主倒是个平和温柔的人,倒也没强求什么,只说一切看我们的意思。她将所有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了,连我当时起的忧心都一一道明。事关奇哥儿,老爷和奇哥儿怎么看?”

听完这番话,韩奇不由得满脸愕然,他和卫若兰吃酒游玩时,常遇姜华,也颇喜欢姜华的为人。平时小聚,姜华向来都是锦绣华章信手拈来,举手投足间也没有半分俗气,比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强了不少,宝玉和姜华尤其好,两人是一样的人,不过姜华的文采武功远胜宝玉。只是没想到,姜家竟然相中自己为婿,让姜华托卫若兰夫妻出面说合。

锦乡侯想了想,道:“按门当户对和人才品格来说,两个孩子倒也相配,所忧者无非就是大皇子殿下意图聘姜姑娘为正妃,得罪了大皇子殿下,实属不智。”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