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泰帝自有人被安插在上阳宫,戴权苦笑道:“说是太上皇听闻陛下发现了金山。”
闻此言,长泰帝脸色铁青。
皇后忙起身掰开他的手,取下被他紧紧攥着手心里的筷子,放到桌上,道:“才得了消息没多久,太上皇就知道了,可见前言不谬,这事瞒不住他老人家。陛下且先想想去了上阳宫该当如何措辞,莫叫他老人家看出什么来。”又命宫娥端茶过来与长泰帝漱口。
长泰帝点点头,道:“我晚上再过来。”说毕,脸色恢复如常,前去上阳宫。
皇后因担心长泰帝在太上皇跟前不好交差,草草用了饭,出了殿在院内走来走去,黛玉业已用毕饭,漱了口,换了衣裳,过来相陪。
黛玉瞧了瞧皇后的神色,乃道:“娘娘可是有烦心事?”
皇后点了点头,见周围无人,叹道:“有这么一家人,家里公中缺钱,已经掌权的老爷节衣缩食,偏老太爷不肯放权,手里攥着家里的大管事不听老爷之命,又想着天天从公中支银子,老爷好不容易才有了进账,老太爷却又知道了这笔钱,意欲支取,你说该如何料理?”
聪明如黛玉,须臾之间便明白老爷是长泰帝,老太爷是太上皇,她抿嘴一笑,并没有开口回答,荣国府小小宅门内已有许多争端,何况朝野皇宫。
皇后只是随口抱怨,没指望黛玉有好主意。
晚间长泰帝如约而至,在皇后跟前方现怒色,告诉她,太上皇得知后大喜过望,命他等金子运回,先支一笔出来给他用,随后又恨恨地道:“边疆将士所需,灾区百姓所需,太上皇一概不闻不问,倒是不忘他手里头那些大营里将士的饷银,不许短一文半个。”
皇后道:“陛下息怒,咱们早知是这样了,又何必气坏了身子。”
随即转移话题,道:“既已确定金山确出金子了,陛下可曾想过如何赏赐卫若兰?倒是个极难得的孩子,不能亏待了。”
长泰帝道:“若兰今年十五岁,赏赐过于频繁容易引人瞩目,于他不是好事,你也知道卫伯府那些子人和事情,没一个好相与。赶明儿再说,他的好处朕都记在心里了。朕今儿问他有什么想要的,他说暂时没有,是个懂事的。”
皇后赞同道:“有道理,等他年纪再大些,或者分了家,另行赏赐不迟。”
提起卫若兰之功,不免思及黛玉之献,长泰帝问道:“静孝那丫头住在你这里,你不送她回去,可是怒气没消?”
皇后笑道:“早消了。我何曾恼了?那些子人不值得我恼。我不过是在铁网山和林丫头一见如故,回京后一直想念着,方接她过来住两日,至于其他人怎么想那是他们的事情,与我何干?我又不曾斥责他们,也不曾流露出什么意思来。”
长泰帝莞尔,道:“便是你什么都不说,才叫人心里忐忑不安,恐你降罪。”
皇后嗤笑一声,脸上带着点点冷意。
“你打算几时送静孝回去?”长泰帝满脸好奇,料知皇后必有主意。
皇后慢条斯理地道:“岂能就这样送回去,等他们来请回去。我送回去,他们只当我气消了,仍旧是记吃不记打,亲自来请回去,他们才能彻底明白林丫头的身份。”
长泰帝笑道:“倘若不来请呢?”
“不来请?”皇后低头抚了下凤仙花染的指甲,然后抬起头,道:“但凡有心,想得我原谅,就得有人进宫来请,不来,如何示其歉意?我料想,林丫头生日那天是个好时机,后宫椒房眷属可进宫,又能全了自己的脸面,又能表示自己的心意。”
长泰帝素知皇后料事如神,道:“既如此,就等着看了。”
皇后一笑。
展眼到了二月十二,黛玉一早起床,就有刘嬷嬷等人过来给她磕头,忙命快起。
黛玉年纪小,又在孝期,虽然皇后记着她的生日,但却不能给她摆酒唱戏地过,只在昨日命人送了许多衣裳玩器给她,今日又备了一百寿面和一百寿桃儿遣人送到后殿,又吩咐御膳房预备新巧菜蔬做了送上来。
去给皇后请安时,皇后笑道:“寿星来了,快免礼坐下。原想借着你生日好生地乐上一乐,偏生不能,免得你心里过不去,旁人也来讥笑咱们娘儿俩。”
黛玉谢道:“如今已是极好,若热闹地过,如何对得起父母。”
随即脸犯愁意,道:“父孝在身,犹未曾完,我又是做新衣裳,又是打新首饰,虽然平素谨慎不食荤腥,但也曾随众看戏,犯了诸多禁忌,午夜梦回之际,总觉得对不住九泉之下的父母。”
皇后听了,便知她想左了,忙道:“傻丫头,我就知道你太多心了。父母之丧百日后,大户人家里孝期内不吃荤的有几个?不穿绫罗绸缎的有几个?闭门不应酬的有几个?又有几个能做到枕砖席地守墓?他们都做不到,又怎能苛责你一个孩子?便是吃药,那药里还有荤呢!不说大户人家,且说寒门小户,寻常百姓日日早出晚归地忙着劳作,难道当真就闭门守孝不出了?没有这样的道理。你已经做得极好了,不用为此挂怀。”
黛玉道:“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,从前想着祭祀乃为尽心,何时何地都使得,只是如今不同往日,怕被人挑了不是,反而累及身边人。”
皇后笑道:“别担心,担心这些做什么?若为这个而活,终究没意思。”
黛玉叹息一声,将心事和盘托出,道:“我倒不是为了外人的说法和看法,也不曾想过效仿孝子贤孙,只是心里觉得对不住父母。”
皇后抚慰道:“莫如此,别人都做不到,又怎能来要求你一个小小的女孩儿?平常人家只需服内不生子、服内不娶亲、服内不宴乐、服内不穿红衣喜服即可。”
黛玉伤感道:“我却没能做到服内不宴乐。”
贾元春省亲,她得其召见,夜间游园看戏,百般热闹,宝钗生日那天,亦随贾母出席看戏,平常吃饭用药膳,也没有做到茹素。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,如今细想,终究有许多不是之处,今逢生日,思及父母,越发觉得愧疚万分。
皇后心想到底是孩子,忙以文武百官家孝期内的消息开解她。
除了几个顶顶有名的孝子贤孙外,闻得满朝文武便是丁忧,也没能做到这些,私底下不知道吃了多少荤油,黛玉略解忧愁,到底仍难开怀。
可巧元春打发人来请黛玉,皇后拒绝道:“免了,告诉贤德妃,静孝县主不过去打扰她。”
来人不是别个,却是黛玉在荣国府亦曾见过的抱琴,她跟着元春进宫,一直服侍元春,素知元春心事,闻听皇后断然拒绝,心底暗暗叫苦,莫不是皇后对贾家怠慢黛玉而起的怒火仍未平息?不然怎会三番两次地推掉元春之请。
黛玉进宫这些日子里,借请安之机,元春在皇后宫中见过黛玉两回,感慨她得皇后的青睐,只是没有一次能把黛玉请到自己的凤藻宫,姊妹间说梯己话。
抱琴掩下心思,低眉顺眼地道:“娘娘说,今日是二六之期,老太太和太太都进宫了。”
旧年每逢此日,都只王夫人一人进宫,和元春共叙母女情分,说不尽的梯己言语,贾母今日突然和王夫人一同进宫,可见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皇后似笑非笑地道:“难道林丫头住在我这里,一个个都不放心不成?”
抱琴连道不敢。
皇后摆摆手,正欲言语,黛玉忽然道:“娘娘,既然外祖母进宫了,无论如何我该当去见见外祖母,回来陪娘娘一起吃饭。”别人都可不在意,独贾母不能。
皇后已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,点头道:“去去就来。”遂命心腹宫娥送她过去。
抱琴眼里透着一丝喜色,忙忙告退。
及至到了凤藻宫,久居中宫长处花间林下的黛玉便觉此处十分空旷寂寥,宫内除了规制外,其陈设亦无奢华之气,倒合了省亲那日元春说大观园过于奢靡之言。
不过,即使如此,也是十分富丽堂皇。
黛玉上前以国礼参拜,元春忙命免过,等黛玉给贾母和王夫人行过礼,方赐下座,命人沏茶,含笑道:“今儿是妹妹的华诞,我早早地就想着了,只是一直不曾请得妹妹过来,未曾送给妹妹。”说毕,命抱琴将巾纨香帛等物拿出,又有两件精巧玩器。
黛玉淡淡一笑,谢过,命紫毫接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