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楚说道:“先生让我背出十首诗出来,娘,我都背出来了。”
这明先生也够刁钻的,要是送来的孩子还没有开蒙呢,这要背出十首诗,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,也得亏从楚楚三岁的时候,李梨花就开始教她背诗了。
就这样,楚楚成了慧明私塾的一名学子,从明天开始,就要正式去上课去了。
送楚楚的人都已经安排好,毕竟都是家里有下人的,所以楚楚这样的也不算出格。
本来李梨花不想把遇到的明先生长得像德妃的事儿告诉赵水生,毕竟都是上辈子的事儿了,还提了干什么?
上辈子她可不是个好人,赵水生也是。两个人谁也别笑话谁。
只是想着赵水生有时候下衙了,要顺带去把楚楚带回来,说不定会遇上那明先生。
遇上就遇上吧,李梨花心道,她既然不在乎了,说这些干什么?
而且要是赵水生真的遇到了明先生,觉得她长得像德妃,那是他的事儿,她这边犯不着还着急忙慌的跟他说这个事儿。
就这样,过了一段时间,赵水生突然就对李梨花笑了。
李梨花觉得莫名其妙,又没有说什么笑话,还没有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儿,他这突然笑了,是怎么回事儿?
李梨花待要不搭理他,就准备闭上眼睛睡觉的,谁知道旁边的这位,倒是有闲情逸致,聊起了天。
“你说,这周朝和我们大夏是不是有什么联系?”赵水生说道。
李梨花一听他这样说,就知道,他肯定看到那位明先生了。
只不过,现在他们的年龄可是比明先生要小好几岁呢。李梨花也不怕赵水生还跟这位类似德妃的明先生来个‘旧情复燃’。
当初那张寡妇长得像燕贵妃,可是却颠覆了形象,估计赵水生想着张寡妇和燕贵妃都觉得膈应吧。
“我看最大的关系,是我们两个到了这里了。”李梨花还真这么觉得,要不然怎么解释他们两个成了这样了?
至于这出现类似的燕贵妃,德妃,那也是因为他们来了,才出现这种事情的,他们不说,谁知道他们长得像谁啊,就是说给别人听,别人也听不懂。
“这倒也是,只不过那些人和我们也没有关系。”秘密是在他们两个人心中,其他的人都不知道,他们连自己的儿女也不打算告诉的。
他们是在说那明先生,可是实际上也不是在说她。李梨花还有心开玩笑,“你说,我们以后是不是还会遇到你那后宫的女人?”
贵妃,德妃,是不是接下来的嫔,贵人等等,都要一个一个的出现呢。
“什么叫我?我现在是赵水生,和那些人没有关系。”即使出现了类似的人又如何呢?上辈子他对她们也不是真心的。
不过是当皇帝,按照规矩安排的女人罢了。
至于德妃这个女人,赵水生还有些难以启齿,因为这德妃给楚宣戴过绿帽子,当然,他绝对不会对李梨花说的,不然会被她笑话死的。
所以后来德妃的死亡,也有赵水生暗中做过手脚,即使德妃生的儿子成了那样,他也没有管过,因为那个儿子,还真说不定是谁的孩子。
想来他也是仁慈的,没有要了德妃儿子的命,让他活了下来。
两个人对那明先生都没有过多的说,不过是个长得相似的人,就是楚楚在私塾里,那明先生也不是教她的。所以交集就更少了。
过了不久,田太太的蓉姐儿就定亲了。
蓉姐儿今年十二岁,定了亲,待三年后及笄,就可以嫁人了,像讲究的人家,定亲,然后六礼走完,可不得好几年的功夫?
蓉姐儿定亲,还不是田太太两口子定下来的。
“是我公爹在任上给定下来的。”田太太心里不好受,蓉姐儿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,从那些小,长成亭亭玉立,结果公爹那边直接一封信,就把自己女儿的婚事给定了下来。
田大人也是个孝顺的,自然个反驳自己爹的话,而田太太呢,出嫁从夫,她能怎么反对呢?
李梨花劝道:“主要是看男方的人品怎么样,你公爹那边,应该不会胡乱许配人。”
田太太说道:“我知道是这个道理,可是我这心里就是不舒服。养了十几年的姑娘,我这个当娘的就没有一点儿做主的权利,他们想把人许配出去就许配出去?我这个当娘的,还有什么用?”
因为这个,田太太连田大人都不理会了,她在家里憋屈的不得了,真想找个人说说。
婆家是书香门第又怎么样呢,自家公公决定的事儿,他们还就是不能反驳。
说起来,还是赵太太这边好,人家虽然是寒门出身,可是什么事儿都能自己做主,她公爹也不敢随便给他们做主,像把孙女许配出去的事儿,根本就不可能在赵家出现。
人家的底气足,一草一木都是他们赚来的,而田家这边了多多少少沾了父辈的光,于是在这种事儿上,就没有底气,就只能听人的话。
更可气的是,她连找个理由反对也不成,说人家对方人品不好?这是污蔑,可是田太太就是觉得特别的不舒服。也不是她故意要赌这一口气,她好好养大的女儿,就这么几句话就被许配出去了?
她还想着好好的给女儿找个女婿,各方面都要打听了,谁知道来了这么一出。
☆、第九十章 长大
田太太尽管心里气闷,可是事情已经定下来了,她也不能反对。不然就成了不孝了。
好在定的人家,各方面都不错,她只能在这方面安慰自己了。
时间过的飞快,一转眼,又是三年过去。
这三年,赵水生在户部办差事,越来越得心应手,家里面也没有再出什么烦心的事儿。
张芸儿又添了一个儿子,起名叫赵琅,才一岁多一点。
李梨花倒是没有再生孩子,楚楚已经八岁了,快成为大姑娘了。想一想,来到京城也都五年了,真是不知不觉中,连瑾哥儿都已经五岁了,已经开蒙了。
老赵头是在庄子上住的时间多一些,不过隔断时间会回来,看他的孙子。
何壮已经从学堂回来,现在赵水生让他管一些外院的事儿,有几个铺子也让他在练手,何壮是自己觉得没有读书的天分,读了几年书,把字认了,就不再读下去了。
赵水生也没有勉强,眼看着何壮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了,有自己的想法,只要是对的,就应该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