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往目的地的路上,他所搭乘的车被几个半大的孩子围住了,领头的那个撑死了十一二岁,拿着把枪,用不熟练的英语呼喊着,意图抢劫;司机很淡定的告诉林阳花钱消灾,而面对一群孩子,他也没打算让他们难堪,于是依照司机的嘱咐,给了领头人一万块当地的货币。按当天汇率计算,大概相当于十美金的样子,如果再迟一天,会更少。这让他想起自己年少时在缅甸的经历: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,纸币飞速贬值,有的地方只认美元或者人民币,国家发行的钱俨然成了废纸。
类似的情况在非洲比较常见,军阀常年混战所致。中美洲也比较严重,毕竟是三大毒品原材料产地之一。曾经他年轻时来过这边,那会还没这么乱,孩子们都很天真,不会狐假虎威的拿着把扳机都搂不动的破枪当街抢劫。
司机告诉他,由于当地政府腐败无能,官员收受贿赂,将大片的雨林开采权卖给国外的财团,原住民本该获得的补偿被地方长官克扣了,大量的人流离失所。他们一没有学历二没有专业技能,祖祖辈辈都靠渔猎为生,很多人住的还是那种树叶树枝搭起来的房子,猛然间失去了土地和赖以生存的雨林,反抗又会被武力镇压,权贵们赚得盆满钵满,可这些人却穷得连双夹脚拖鞋也穿不起,终日赤足奔走在泥泞的道路上。大人们都出去打工谋生,留下的孩子为了糊口,只得拉帮结伙的打劫外来旅客,完全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。
等把该抓的人抓了,林阳多在那里逗留了一段时间,联系当地教会捐了笔钱,为孩子们建立庇护所和学校。不算赎罪,只是把那些沾过血的钱用到正途上。然而就在他离开的前一晚,负责为孩子们筹建庇护所的修女嬷嬷焦急上门,告知他用来采购建筑材料的钱和货物清单对不上,明显是被谁克扣了。
林阳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慨与激动的情绪,而是轻描淡写的告知嬷嬷自己知道了,会去找教区负责人沟通。第二天一早,嬷嬷去做祷告,惊愕的看到教堂门口绑着一圈鼻青脸肿的人。仔细看看,都是当地的官员和教区负责人,中间是满满一大袋现金。袋子上别着张字条,写着“我盯着你们呢”。
她再去找那个好心的捐赠人,却是人去屋空。
当时听林阳讲这件事的时候,林冬十分好奇:“你已经走了,要怎么盯着他们?”
“那个领头抢钱的孩子,我给他留了电话,但凡有人再敢偷我的钱,我不介意自己出机票钱去看他们。”林阳手里端着扎啤杯,却并无继续喝下去的打算——泡沫都没了,“老子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。”
林冬淡笑。要照林阳以前的做法,这些人肯定有一个算一个,都活不了。打他们一顿了事,纯粹是林阳答应过克里斯不再杀人。但是这种人只要活着就是隐患,故而林阳打破了自己的规矩——不给任何人留联系方式——将电话号码留给了那个领头抢钱的孩子。
那不是个坏孩子,林阳后来跟过那伙孩子两天。他抢了钱买到吃的总会让给更小的孩子们吃,自己就在旁边看着,脏兮兮的脸上盈满笑意。逆境求生是所有人的本能,而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还能优先照顾弱者,有这种觉悟的成年人都很少,更何况是个孩子。
看林阳眼中流露出一丝温情,林冬问:“你想收徒弟啊?”
“我问过,他不愿意跟我走。”林阳笑叹,“他说他走了,那些孩子就没人保护了……嗨,傻小子。”
恍然间林冬想起了父母房里的照片,那个端着玩具枪戴着大盖帽,立志当警察的九岁男孩——
“嗯,像你以前一样的傻小子。”
TBC
第一百二十七章
吃完饭祈铭回局里找罗家楠,结果人没在,电话联系,得知协查通告刚发下去就有消息了,此时正往受理失踪案的派出所赶。罗家楠让他暂时也别急着回去,保不齐一会就有家属来认尸了。
尸僵尚未缓解,尸体那个姿势无法放进停尸柜,只能先搁解剖室的解剖台上。为此祈铭让高仁断了解剖室的暖风,以减缓尸体的腐败。给罗家楠打完电话,他特意去看了眼尸体的状态,判断何时可以进行尸检。解剖室一进去跟冰窖似的,黑漆漆的只有走廊上透进来的一道光,尸体半跪着蜷在解剖台上,光线晦暗且室温接近零度,使得屋里的气氛格外诡异。
然而这样的画面对于祈铭来说毫无刺激可言,要让罗家楠看见,估计又得几天睡不好觉。
尸体上的所有身外之物已全部剪除,交由鉴证的进行物证分析。现场根据尸温和开放式环境影响的推测,死亡时间大约在昨日午夜前后。成年人失踪案,一般来说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,要二十四小时才会被受理。现在时间不到十点,如果协查通告发下去就立刻响应的那条线索对的上,那么说明家属至少已经两天一夜没见着或者联系上死者了。
诚然,打扮成这样跑去一个工地幕天席地的玩SM,除了追求刺激,祈铭想不出别的可能性。而这种难以启齿的娱乐项目,必然是要瞒着家里人进行。要是死者喉咙里的东西确实是婚戒,那更得把秘密包的严严实实。当然不能忽略夫妻共同娱乐的情况,但如果玩伴真的是其妻子,当丈夫身上因缺氧而出现明显的紫绀时,理应叫救护车才对。
也有可能,那个玩伴就是想看他死也说不一定。真要是那样的话,即便尸检结果给出的是体位性窒息,对方也得承担刑事责任。每接一起案子,一开始都要考虑多种可能性,然后根据法医、痕检提供的证据,再从这些可能性里用排除法排除掉不成立的假设。
很多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,有的把预谋杀人伪装成抢劫杀人,有的把凶案伪装成意外。还有那种利用自己的所学给枕边人下毒的,使一起谋杀看起来像是自然死亡。前段时间看《警讯》的法医专刊时,祈铭曾读到过一起案子:一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丈夫,用过量的麻醉剂杀害了发妻;他是医院的外科大夫,利用职务之便窃取麻醉剂,毒害妻子长达两年之久;一开始使用小剂量,造成妻子患上了“心脏病”的假象,待到时机成熟时,一次性使用致死剂量,将谋杀用心脏病突发死亡来掩盖;幸而岳丈是胸外科的专家,发现女儿死状蹊跷,申请了法医尸检——真相大白,凶手伏法,告慰冤灵。
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专业知识,有些死亡的真相并没有机会被探寻。有时走在外面看着芸芸众生,祈铭难免会下意识的去想:这些人里有没有罪犯?
罗家楠说他跟自己一样,都有职业病了。确实,刚认识罗家楠那会,祈铭看他走哪踅摸到哪,比做贼的还像贼,感觉对方有点神经质。可几年下来,经手的案子多了,他也变得有点神经质。不算坏事,起码他靠神经兮兮的四下踅摸在地铁里抓过小偷。不是亲自上手抓的,毕竟让罗家楠知道了准保跟他嗷嗷,而且捉贼捉赃,他发现的时候对方已经将赃物转移了。他拍下对方的体貌特征,交给负责相关路段的派出所民警,隔天巡查的时候给那孙子抓一人赃并获。
罗家楠看干反扒的同学在校友群里抱怨,说现在连法医都跑去抢他们的饭碗了。问了一圈,得知是自家媳妇干的好事,顿觉哭笑不得。不过比起祈铭动不动拿骷髅头到处给死者认亲戚的情况,抓个小偷还是值得夸奖的,就是得再次重申注意保护个人安全问题。他是真见过,气急败坏的窃贼是怎么用作案时的大长镊子捅死反扒同僚的。血迹从车厢拖到月台,再到通道、台阶,每一滴血都无声地诉说着对警徽的忠诚——
哪怕拼尽最后一口气,也要抓住罪犯。
—
从解剖室出来回到办公室,祈铭打开电脑,将林冬提供的线索汇整好,写了封邮件给当时负责证人保护计划的执行官菲尔。
出乎意料,菲尔的邮件回的相当迅速,也就祈铭冲杯咖啡的功夫。
但是打开邮件,内容却让他略感失望。菲尔已经不负责这个案子了,事实上案件早已归为COLDCASE,似乎在祈铭遇袭并被成功解救之后,“破坏者”也随之销声匿迹。或者,换了更隐秘的犯罪方式。总之,五年来菲尔的邮箱里从未接过一封有关案件调查进展的邮件。
菲尔在信的最后说:【还需要更有力更明确的证据,否则我无法说服长官重启调查……很抱歉,祈,让你失望了。】
确实失望。咖啡的香气盈满鼻腔,喝到嘴里却是异常的苦涩——破不了案了么?那些刽子手就这样逍遥法外了?
本来没想给菲尔再回一封邮件,但也许是和罗家楠相处久了的缘故,祈铭对于隐忍这件事的阈值越来越高。不爽干嘛不发泄出来?憋出毛病受罪的不还是自己?
轻敲键盘,他给对方回复道:【请代我问候你的长官,告诉他,去他妈的】
点击发送,心情果然舒畅了许多。他甚至能想象出菲尔看到这封邮件时的表情,那个波多黎各裔的小个子男人脸上一定盈满了惊讶。电话响起,接通后他语调轻快的“喂”了一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