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有些焦急地等待着。他知道几个儿子试图请战,自然是有几分建功立业的真心,可是更多的,还是对战局的紧张,兵临城下了,他们是天子之子,改朝换代了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。但是哪里有需要这些皇子上阵的地方?他们是精通阵型,还是力大无穷?不过是起个身先士卒稳定军心的作用。而这些,他这个皇帝已经在做了。城门底下,他曾经寄托厚望的嫡长子正在吴濂水手上为质,父子连心,方才吴家盾兵未上,皇城箭矢先发,仓皇之中父子连心,他也看到吴濂水伸手就捞起水浮给自己挡箭,浮之像是受了些伤,可是能有什么办法?
这个儿子这几天没少受他的埋怨,甚至皇后也因此委屈了几日。但到底是他的嫡长子,即使犯过天大的过错,做父亲的盛怒之下,也还是会不自觉地替他开脱。水浮当年冤杀吴敏峰之事,被作为吴濂水的抨击手段大肆宣扬,的确有损皇家名声,可据林沫所说,吴敏峰难道真是清白干净的官儿?只要找出吴敏峰当年的罪证来,这事也是能大事化小的。做皇帝的,更是生气他不长脑子,擅入险境,害得天津守兵畏畏缩缩,耽误了压制虞斌等叛贼的大好时机。可是若他那所谓的“儿臣有苦衷”是指替他这个当父亲的掩埋曾与亲妹妹成婚生女的丑闻……他又该如何自处呢?
宜德殿的大臣早已是从起初的惊惶无措变成了议论纷纷。有资格来上朝的,都是文武重臣中的佼佼者,一时地慌乱后,自然也渐渐有了主心骨。见陛下亲自去鼓舞军心,自然也不敢拖沓。甭管是真的担心战况,还是要拍皇帝马屁,自己也不敢吓得屁滚尿流地显怯的。
只是他们被困在宫里,自然也不会猜到,天津失守了。
宫门口内乱,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放火抢掠的,然而城门口的羽林军精锐却恪守军令,死守城门。这自然不是见死不救,而是因为,天津那里,马尚书同孙平丹,已经被虞斌、王镛等人联手击溃。
林沫曾天真地想要“死守天津”,然而天津真正的守方应当是虞斌等人,他们兵强马壮,粮草充裕,根基深厚,纵然只有五年,也不是马尚书这样领一万不到人就能扛得住的。水溶的优势倒是明显,他也不往人家的小巷子里头钻,知道这些人反而是天津土著,比他熟悉得多,他只命自己的人占着地势的高低,放放冷箭。好在他的人手不多走势灵活得很,只是这么一来,到底能伤的人也少。林沫倒是没离他多远,也射了几箭,发现自己手上实在是虚软无力,倒是能瞄准,可惜实在是射不到,便索性放宽了心,一心琢磨眼下的情况。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如今他看不到,听不到,眼前一抹黑,又不似他舅舅等人经验丰富能猜到外头的境况,如今活生生成了瞎子聋子,才晓得话本里头那些运筹帷幄的文人纯属虚构。
日头渐高,帝都城门牢不可破。虞斌身负重伤,节节败退。
皇宫铁门岌岌可危,已有吴家军爬到了高墙之上。
“陛下——”卫驸马又来谏,“城门形势已经基本稳定,宫门口再不来援,随时要出大乱子!”
“离正午不远了。”皇帝抬头看天,忽然道:“擂鼓,开门,迎敌!”
“陛下——”
卫驸马阻挡不及,宫门大开,守兵鱼贯而出,杀声震天。
必败无疑!他这么想着,也无可奈何,命人保护陛下,自己抽出腰刀,要上马出宫迎战。
变故就发生在这一瞬间。
阳光越发地耀眼,银甲军身上的盔甲盾牌折射出的光色已经足以刺激得人睁不开眼睛,这对他们的对手来说是个不小的刺激,但对于他们身后的战友而言,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,渐渐升温的盔甲让他们也有些行动不便。吴濂水当机立断:“银甲军撤!轻骑队上!”
银甲军依令而退,盾甲一撤退,要挡住来自上方的箭雨就有些不易,御林军也不是吃素的,立刻加大了箭阵。吴濂水正要命银甲军掩护,就见一阵银光飘过,这群人竟然向吴家的轻骑兵动起手来!
梅珏手上一杆长矛舞得虎虎生威,心里忍不住冒起了报复似的快感。他们现如今占尽了装备的优势,身上银甲裹得对手无从下手,脸上面具威严,虽然的确又重又热,但亏得是如此,才叫他一矛一盾之下显得那么坚不可摧。
不过才得意忘形了一会儿,他见到仍旧被挟持着的三殿下,还是起了去营救的心思。当初白时越已经探听得了水浮的所在,然而为了不暴露他们这群人,一直没有行动。作为臣子,他一直因此对水浮充满愧疚。如今近在咫尺,自然要勉力一救。然而还没等他近身,吴濂水已经反应过来,短兵相接的瞬间,高下立见,吴濂水几乎是要把他的配件直接捅进梅珏的铠甲缝隙里去了。
一杆长枪从身后以极其妖谲的角度凌空而现。
“白时越!”吴濂水咬牙切齿地喝道。
来人摘了头盔,剑眉星目,不是白时越是哪个?只见他歪嘴一笑,长枪霍霍,竟是他先前从未展示过的一套刁钻的枪法,枪来剑往间,竟然占了上风。
一寸长一寸强,难得的是即便重甲在身,他的动作依旧利落灵活,吴濂水见长枪过来,竟是毫不犹豫地抓起水浮一挡——
血光冲天。
白时越倒是勉强地躲开了要刺到水浮的角度,然而就在吴濂水格挡的一瞬间,城上万箭齐发,竟是将吴濂水的战马惊到仰天长嘶,吴濂水一个躲闪不及,连带着水浮一起摔下马去。地上刀尖枪头,他目光一沉,把水浮当成肉垫压了上去。
这突入起来的变故让梅珏等目瞪口呆,几乎忘了手上的动作。却见身边银光闪过,白时越像是没看到水浮的处境似的,一个箭步上前,长枪呼啸而落,竟是踩着水浮的尸体,将吴濂水的头颅收入囊中。
“吴濂水已死!”他长啸道。
“吴濂水已死——”
“吴濂水已死——”
“吴濂水已死——”
山呼海啸一般的声响渐渐包围了整个战场,皇帝呆呆地看着局势颠倒过来,瘫软在座上。他这一生共有八子,嫡长与嫡末一个被寄予深切期盼,一个则是他喜欢得恨不得捧在手上的。然而为了自己的千秋大业,这两个孩子都被他亲手赶向了地狱。
白时越联系过他,说是探得了三殿下被关押的所在。然而他的指令是“依计划行事,莫要分心,打草惊蛇”。直到现在,他也没有后悔这个指令。白时越设计在狭小的地下巷道口埋伏,借着地势狭窄,银甲军只能几人一行通过的便利,放火散烟,活活地烫死了那些精锐兵士,用他亲手俘虏的马恪江等人取而代之——这是除了他,没人敢想,也没人敢动的险棋。
也是一步好棋,今天的战况能够逆转,全靠他们这措手不及地反水。
只是付出了错过营救水浮的最好时机的代价,让未来的太子爷命丧黄沙场。
“陛下……”日头已落,胜负已分,戴权小心翼翼地凑近,想跟皇帝说两句话。
他从凌晨上朝起就一直没吃过东西,自水浮丧命后,便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了。
“朕今日,丧父丧子。”皇帝颤抖着,“命兵部马尚书孙侍郎,清扫天津,宣户部林侍郎即刻回朝。”他站起来,握紧了拳头,“朕去见皇后……和秦王妃。”
第296章
这一个月来,林沫家里算是从门可罗雀到了门庭若市。白时越立了大功,也惹了大非议,他也没管这么多,继续去漠河守他的城去了。一时之间,赞他高风亮节的也有,说他沽名钓誉的也多,反正人拍拍屁股走远了,留下来两个外甥,又以林沫功劳最显,掺和最多,被人从头盘问到了尾。
黛玉又回了一趟家里,这次没能过夜,来去匆匆地,只是悄悄叮嘱了几件事,一是皇后遭遇丧子之痛,一时有些承受不住,皇帝叫静娴有暇抱修航进宫去宽慰几句。二是说吴贵妃已然疯了,元妃也撒手西区。第三件事就是问贾家的下落:“哥哥不要怪我不争气,别人说他们家千不好万不好,我也不敢不认,只是外祖母到底养了我几年,这份恩情也不是说忘就能忘的。”
林沫低眸道:“他们家已经不是我能探听的了,只听说珠大嫂子同琏二嫂子应当能有个周全,其他就——”
黛玉低呼一声,捂住了嘴,眼泪在眸里打转了几圈,好歹是背过身去抹了眼泪,稳住了身形:“善恶有报,总归是......”
林沫打断她:“总归是罪有应得。如今你也是大姑娘了,我也有些话要跟你说清楚的。你从小过得苦,父母双亡寄人篱下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,我这个做哥哥的倒还比你多了先生、师娘同一双弟弟,好在都过去了。不过,妹妹童年虽然凄苦,倒是未曾缺衣短食过。而外头因着这场乱子,多少稚子老人,睡梦之中便被匪徒烧了屋子,杀了性命,他们也是有外祖母、有外孙女儿的人。这样的暴行,荣国府虽然没能参与,但他们却是把那些施暴的士兵运进城里的、帮着贪污救灾的银饷好养活这群暴徒的。好妹妹,你是公主,皇上号称天下百姓之父,那些惨死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。将心比心,若是我被人杀了,你愿意让凶手平安顺遂、继续为官做宰吗?”
黛玉泣道:“我也知道,秦王没了,母后日日以泪洗面,秦王妃瘦脱了形,如此种种,也有贾家助纣为虐,只是到底相识一场,他家的姐姐妹妹也是从小一块儿玩的,纵然现在生疏了,也有些情分在。舅舅、表哥们为了所谓的前程倒是去了,我也晓得他们应得的。姐姐妹妹们可怎么办?”
“她们无辜和冤屈,这世上每天都会有不公平的事发生,因为发生在你的玩伴身上,所以你觉得难以忍受。杀鸡儆猴也好,小惩大诫也罢,严刑之下,方是震慑。惟愿日后,野心家再想兴风作浪之前,想想前人的下场,为自己家中妻儿多多考虑几天罢。”
黛玉同他做了这么些年的兄妹,知道当他的口气这般毫无回转余地的时候,就是真的没有别的可能了。也只能叹了口气,回宫去了。
不过到了宫里,她便也没有别的心思了。皇后中年丧子,其中痛楚非常人能承受。尤其是秦王死得还格外地惨烈,身后只三个嗷嗷待哺的幼子。偏偏还有人拿他身前的事说话,又借着吕沾衣的恶行发难,说吴濂水纵然有野心,也是秦王行为不检给了他借口。虽然皇帝处置了不少人,但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,要诋毁三殿下的不会有其他人,多半就是他的亲兄弟们。皇后也不是幼稚的人,曾说过“若他五弟没掺和,我是不信的,只是我就剩老五这一个儿子了,能怎么样呢?要是小八还在,他们就是闹得天翻地覆,我也能当没看见!”
可惜无论是她的老三还是小八,都不会再回来了。
皇帝处置叛党时倒没有他父亲那样疑神疑鬼,不过雷厉风行的态度还是让人瞠目结舌。又或者说,因为早对这场叛乱有些心理准备,他处置起人来,甚至乱中有序。人证、物证一溜烟排开,若是确之凿凿的,也不等秋后了,直接处置。诚如他所言,一天之内接连丧父又丧子,这中间痛楚,比别人更加深刻。然而丧礼未尽,先行杀戮,倒也算是头一遭。礼部谏过一回,无奈当皇帝的似乎并不太在意。
四王八公除了北静王和越国公,竟是全军覆没。南安王和茜雪国交情颇深,还起过认个孙女儿嫁去茜雪国的心思,他们掺和进去不难想象,然而西宁、东平也同吴家交涉甚远,这叫水溶都有些难以置信。不过好在这回他算是站对了边,幸免于难。倒是太妃找过他,说是三王皆倒,他纵有功劳,也要低调行事的好,叫他辞了皇帝的赏赐,把功劳推兵部头上去。除了这几个老臣外,还有个人也叫人十分意外。
允郡王。